元旦之后,新的一年隨之而來。
元旦像是一場告別。社交平臺上隨處可見人們對過去一年的盤點、總結,甚至通過一份份個性化的“2024年度報告”,回顧過往一年的點點滴滴:從“144小時過境免簽”廣納賓客,到00后奧運健兒驚艷巴黎;從《黑神話:悟空》火爆全球,到北京中軸線成功申遺;從阿勒泰成為打工“牛馬”的“精神原鄉”,到年輕人奔向縣城尋找生活的第三種可能……無論何種姿態,努力生活的平凡人,其本色都是積極向新的。
與此同時,各大期刊媒介也在回望中,推出了各自的盤點與榜單。
語言文字既是文化的載體,也是歷史與文明的見證。由國家語言資源監測與研究中心、商務印書館、新華網等聯合主辦的“漢語盤點2024”揭曉,“智”和“變”分別當選2024年中國國內年度漢字和國際年度漢字?!爸恰弊值漠斶x,體現了人工智能的快速發展以及人類在科技浪潮中對智慧的追求和探索。如今,人工智能已從專業領域走進大眾生活,從研發、投資的關鍵領域變為立法、倫理等社會關注的焦點,“智”字不僅僅指科技的智慧,更包含了人類在科技革命中把握和運用智慧的能力;強調“變化動態性”的“變”字,正符合當前發展局勢:國際格局處于百年巨變中,全球南方崛起使力量對比改變,國際關系更趨復雜;生產方式因互聯網與AI發生千年更迭,重塑產業與生活;社會關系和思維觀念亦在轉變,人們須敏銳感知變化,更新知識與認知,在變動中謀求發展機遇。
擅長做年度盤點的《新周刊》,將2024年的盤點主題聚焦于“視頻”一詞。距今130年前,電影的誕生為人類創造了一個個光影的世界、光影的夢想。130年后,光影的載體豐富為劇集、綜藝、短劇、短視頻、直播……《新周刊》盤點了影像媒介的變遷:過去一年,電影變少了。人們的注意力從大屏轉移到小屏,影院觀眾流失,人們不得不思考,什么電影適合在今天的電影院里播放和觀看?電視劇劇集也變得更短了。從50集到12集、從每集45分鐘到每集4分鐘,短劇與微短劇成為今天的主流。人們需要思考的是,如何在短劇和微短劇中捕捉其中最值得留下的瞬間;視頻直播已經無處不在,視頻賦予了人類更大的表達權利,也考驗著他們的心靈與頭腦:如何在大量的視頻流中講述真正的故事、創作經典的影像……《新周刊》推出“2024年的中國視頻榜”,關注這一年的視頻作品如何與世界共振,告訴讀者生命中的“好東西”是什么。
文化是社會的鏡子,映照出當下社會的情感脈動、價值觀轉型和個體需求的變遷。《南方周末》回望這一年,發現中國的文化創作與社會情感呈現出前所未有的水乳交融。其在“2024年度文化現象盤點”專題中提出:文旅“從被動出圈到主動破圈”。不論是主動接住《黑神話:悟空》“潑天流量”的山西文旅,還是榮膺“互聯網打造的5A級景區”的“爾濱”,九萬里神州大地、五千年華夏文明,在創新的思維和跨界的融合下,傳統文化和地方特色可以被無限放大,地方文旅也能煥發出前所未有的活力;電影迎來“新故事、新表達、新視角”。2024年是國內的“女本位敘事元年”,精品女性電影頻出,海外佳作也在國內大受歡迎。上半年有《熱辣滾燙》《墜落的審判》《泳者之心》,下半年有《出走的決心》《女人世界》《好東西》……從傳統文化的復興,到女性敘事的崛起,再到文化消費與群體情緒的互動,2024年一系列杰出的文化作品都在反映著當代社會中人與人、人與文化之間的相互影響。
元旦像是一場告別,春節則是一場新生。許多人在“回家過個好年”的期許中規劃新的開始:繼網球之后,攀巖成為中產階層的新寵;奢侈品消費日漸低迷,人們重新思考消費價值的意義;銀發經濟迎來爆發,年輕人跑去老年大學當老師……生活的多維也許超乎我們的想象,但人們越發明晰:抵抗一切不確定的方式,就是過好今朝。
(《期刊里的2024》文字來源于《貴陽日報》,圖片由AI繪制。)
編輯:舒銳
統籌:董容語
編審:肖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