貴陽網·甲秀新聞訊 近日,貴州雙龍航空港置業有限公司與小碧鄉四個村、小碧鄉人民政府簽訂征而未用的耕地、林地等農用地的委托管護利用三方協議。這是貴州雙龍航空港經濟區(簡稱經濟區)在該領域的創新改革舉措。
2015年,經濟區啟動小碧鄉15個行政村整村搬遷工作,并于2018年基本完成整村搬遷,村里的土地被悉數征收后,已補償土地中,扣除已規劃使用的,仍有一些土地處于閑置狀態。
為盤活征而未用的非建設用地,發展鄉村經濟,11月15日,經濟區試點推行土地委托管護利用改革,小碧鄉下壩村、馬寨村、柏楊村、秦棋村成為此次創新改革的首批試點村。
此次試點,將以整村委托管理的方式,將征而未用的耕地、林地等農用地,委托給村委會進行日常管護。這一模式將有利于整合各方資源,有效利用耕地、林地等農用地,盤活農村土地資源,為鄉村發展注入新的活力。
協議明確規定土地管護利用產生的收益分配方式。以土地收益為租金的情況為例,耕地不低于400元/畝,林地不低于200元/畝(最終價格以實際簽約為準),貴州雙龍航空港置業有限公司、小碧鄉四個村、小碧鄉人民政府按照5:4:1的比例進行租金分配。
村委會可將獲得的收益用于改善村民的生活條件,如基礎設施建設、村民福利提升等,從而間接提高農民人均純收入。隨著鄉村旅游、休閑農業等新業態的發展,村民將有更多的就業機會,還可通過參與這些新業態的經營和服務獲取收入。
在畝均收入方面,通過立足特色資源,因地制宜發展鄉村旅游、休閑農業等新業態,實現農文旅融合發展,不僅能提高土地的附加值,還能吸引更多游客,增加土地經營收益,從而提升畝均收入。
此次土地委托管護利用三方協議的期限為十年。在管護利用期間,若因土地規劃、收儲、項目落地等需收回土地的,本協議自通知之日起滿30日后終止。這種靈活的設置,既保障了土地開發權益,也為相關權益方預留了一定的調整時間。
這一系列合理的土地利用和收益分配機制,將有效提升村集體經濟收入、農民人均純收入、畝均收入“三項收入”,為鄉村振興戰略的實施提供可借鑒的范例,有望帶動更多地區在農村土地資源利用和鄉村發展方面進行創新實踐。
在未來發展中,經濟區三方將繼續秉持合作共贏的理念,積極探索鄉村發展新路徑,實現農村經濟的可持續發展和農民生活水平的穩步提高。
(羅麗琴 貴陽日報融媒體記者 楊源)
編輯:程晨
統籌: 黃騰霄 編審: 王丹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