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息烽縣人民檢察院自主研發的“未達刑事責任年齡終止偵查融合履職監督模型”走向全國檢察系統,該模型有利于批量發現案件線索、提升監督效能,是釋放數據要素價值的又一應用場景。事實證明,“融”起來的數據要素價值不可限量。當前,貴陽貴安海量數據要素的潛能有待進一步激活,應推動大數據與經濟社會發展深度融合,通過多場景應用、多主體復用,挖掘數據要素的多重價值。
數據開發利用是一片機遇廣布的藍海。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提出,加快構建促進數字經濟發展體制機制,完善促進數字產業化和產業數字化政策體系。當前,數據作為新型生產要素,已快速融入生產、分配、流通、消費和社會服務管理等各環節,正成為創造價值的重要源泉。各地區、部門、行業、企業都能在與大數據深度融合的過程中找到轉型升級的路徑、拓展創新發展空間。
促進數據流通使用,安全是重要前提。防范隱私泄露、數據濫用等潛在風險,把安全貫穿數據治理全過程,既需要充分發揮政府有序引導和規范發展的作用,打造安全可信、包容創新、公平開放、監管有效的數據要素市場環境,也需要壓實企業的數據治理責任,牢固樹立企業的責任意識和自律意識,還需要充分發揮社會力量多方參與的協同治理作用,鼓勵行業協會等社會力量積極參與數據要素市場建設。
挖掘數據要素價值,打造各類應用場景是根本途徑。在實踐中,數字政府、醫療衛生、智慧城市、人工智能等應用場景的不斷豐富,深刻改變著生產方式、生活方式和社會治理方式,為人們日常生產生活帶來更多便捷、更多選擇和體驗。數據是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的基礎,只有將數據要素置于各類應用場景中,其價值才能得到充分挖掘。要充分利用自身數據資源集聚的優勢,將數智化融入各領域全過程,為優化生產、便利生活提供更多支撐。
數據聚集是起點,數據流通是關鍵,數據使用是歸宿。加強數據的“聚、通、用”,加快數據價值化,不斷培育數字經濟新模式、新產業、新業態,我們定能搶占數據價值化制高點,打造更具競爭力、影響力的“中國數谷”。
張葉葉
編輯:鄧希容
統籌:汪東偉
編審:干江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