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trike id="w6eog"></strike>
  • <strike id="w6eog"></strike>
    <abbr id="w6eog"></abbr>
  • <ul id="w6eog"><sup id="w6eog"></sup></ul><strike id="w6eog"></strike>
  • <strike id="w6eog"></strike>
    • <del id="w6eog"><sup id="w6eog"></sup></del>
      <ul id="w6eog"><sup id="w6eog"></sup></ul>
      貴陽網> 部門融媒 > 貴陽黨史

      中國共產黨人的精神譜系|抗震救災精神

      在同地震災害斗爭的過程中,唐山人民鑄就了公而忘私、患難與共、百折不撓、勇往直前的抗震精神。這是中華民族精神的重要體現。我們今天要繼續(xù)弘揚抗震精神,為實現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奮斗目標、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注入強大精神動力。

      ——習近平

      解碼紅色基因

      在山崩地裂中屹然挺立

      ■解放軍報記者 潘娣

      “去新北川還是老北川?”

      記者從四川綿陽汽車站乘坐大巴車前往北川,售票員特意多問了一句。

      2008年汶川特大地震之后,北川變成了兩個北川。

      行走在四川省北川羌族自治縣曲山鎮(zhèn)——北川老縣城地震遺址所在地,一切仿佛停留在13年前。坍塌建筑物中一根根扭曲的鋼筋,窗口隨風飄蕩的擰成逃生繩的窗簾,茅壩中學操場上僅剩的一個籃球架,定格了災難來臨的時刻。

      距離老縣城23公里的北川新縣城,則是另一重天地。新縣城坐落在永昌鎮(zhèn),名字取相鄰的永安、安昌兩鎮(zhèn)首尾一字,寓意永遠繁榮昌盛。一棟棟漂亮的樓房矗立在秀美山川間,道路寬闊筆直,路旁綠樹成行,來自四面八方的游客,在羌族風格濃郁的巴拿恰商業(yè)街徜徉。

      重建的是家園,挺立的是精神。

      凝望屹立在北川新縣城新生廣場上的抗震紀念碑,那個高舉著十字鎬從廢墟中走出來的英雄,那個歡快奔跑的孩童,以及孩童身后那位臉上洋溢著幸福笑容的母親,都在告訴我們,這片曾被毀于一旦的土地,如今充滿新希望、新生機和新活力。

      多難興邦。邢臺、唐山、汶川、玉樹、蘆山……在中國人民眼中,它們不僅是地震發(fā)生的地理坐標,也是中華兒女不屈不撓、眾志成城的精神坐標。一次次地動山搖,曾讓大地滿目瘡痍,卻不能動搖中華民族的萬眾一心。

      一如新生廣場上抗震紀念碑背面那行大字的昭示——

      任何困難都難不倒英雄的中國人民。

      左圖:1976年7月28日,唐山大地震發(fā)生后,基建工程兵迅速趕到災區(qū)。 韋漢英 攝 右圖:2017年8月8日,九寨溝地震發(fā)生后,武警四川總隊阿壩支隊官兵趕赴震區(qū),被網友稱為“最美逆行”。

      生死時速

      坐落在北京的鐵道兵紀念館里,陳列著一張鐵道兵4師17團4營18連在唐山大地震中參與救援的黑白照片。來往參觀者不時駐足,透過照片回望45年前那場突如其來的災難。

      “地震了!”

      1976年7月28日3時42分,鐵道兵4師17團4營18連官兵從睡夢中驚醒,立即全員出發(fā)去茅山團部準備受領任務。

      一路上房倒屋塌,到處是人們的哭喊呼救聲。路旁一位受傷民警看到解放軍的卡車,急匆匆向他們揮手,高喊著:“唐山沒了!請解放軍快來救人!”

      震后10分鐘,18連第一時間出現在震區(qū)現場,成為首批展開救援的部隊。

      和這個連隊一樣,多支駐守唐山附近的部隊在沒有接到命令的情況下,毫不遲疑地快速行動起來。

      震后15分鐘,原北京軍區(qū)66軍197師黨委在操場召開緊急會議部署任務,主動擔負起唐山銀行、糧庫、商店等重點目標的警戒任務,確保了“唐山抗震期間,所有銀行沒有少一分錢”。

      震后18分鐘,駐唐山某團報務員吳東亮從廢墟里扒出報話機,向上級報告災情,成為最早的地震報告。

      來自全軍各軍兵種的10余萬解放軍將士迅速集結。為了第一時間趕到受災地區(qū),廣大官兵像戰(zhàn)爭年代“兩條腿賽過敵人汽車輪子”那樣,一輛輛軍車風馳電掣,一支支隊伍冒雨奔襲,一個個勇士艱難跋涉,上演著一場場“生死時速”。

      32年后,汶川特大地震發(fā)生。震后僅10多分鐘,原總參謀部作戰(zhàn)部發(fā)出了第一道救援命令,14.6萬解放軍和武警部隊官兵源源不斷趕赴災區(qū)。

      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山崩地裂中,人民軍隊一次次化作利劍,劈開鋼筋水泥廢墟,成為危難時刻的“天降神兵”。“快派軍隊、派救援隊、派醫(yī)療隊?!碧粕酱蟮卣鸷?,時任開灤煤礦唐山礦工會副主席李玉林飛車進京見到國家領導人時的急切呼喊,成為后來中國開展地震救援的“通則”。

      “早到一分鐘,就能多搶救一些群眾,就能多減少一些損失?!迸c死神賽跑,與時間競速,是救災官兵的堅定信念。從邢臺地震到唐山大地震,再到汶川特大地震、玉樹地震、蘆山地震,在一次次爭分奪秒的生命救援中,綠軍裝給災區(qū)群眾帶去生命的希望。

      眾志成城,托舉生命。2008年5月12日,汶川特大地震發(fā)生后,空軍航空兵某師幾百名官兵搭成“人梯”,傳遞運送一副重傷員的簡易擔架。 劉應華 攝

      百折不撓

      “多年再看,依然感動”“幸得有你,山河無恙”……今年5月,汶川特大地震中參與救援的15名空降兵的手寫請戰(zhàn)書公開,網友紛紛留言致敬。

      13年前的5月14日,汶川特大地震第3天,震中茂縣依然是失聯(lián)的“孤島”。緊急關頭,空降兵某部15名官兵從5000米高空實施“盲跳”,中國空降兵首次以空降方式投入非戰(zhàn)爭軍事行動并實施救援任務。

      驚天一跳,無懼生死。高原復雜地域,無地面標識,無指揮引導,無氣象資料——所有的困難與未知,考驗著人民軍隊在“災情就是命令”面前的執(zhí)行力。

      沖鋒在最關鍵的時刻,戰(zhàn)斗在最危險的地方,山崩地裂的災難,從來擋不住人民子弟兵向險而行、攻堅克難的腳步。

      扒、挖、刨、扛、抬……唐山大地震發(fā)生時,由于災情緊急,條件所限,官兵們用手扒開石頭,掀起樓板,扯斷一道道鋼筋。據一同參與救災的群眾回憶,不少官兵指甲脫落、雙手血肉模糊,衣服、鞋子被鋼筋碎石扎破。不到半個月時間里,10余萬救災官兵搶救出被埋壓群眾1.6萬余人。

      2008年5月31日,原成都軍區(qū)某陸航團邱光華機組運送防疫專家前往理縣,歸航途中突遇極端天氣不幸失事,邱光華、李月、王懷遠、陳林、張鵬等5名機組成員全部犧牲。

      傳承是最好的緬懷。汶川特大地震后,邱光華生前所在團被授予“抗震救災英雄陸航團”榮譽稱號。近年來,邱光華生前所在部隊先后參加蘆山抗震救災、木里山火救援等任務,官兵們在一次次起飛中追隨英雄航跡,為災區(qū)群眾送去平安與希望。

      于水情、葛愛軍、李軍救、劉思兵……在唐山,這些寓意深刻的市民名字數不勝數;八一學校、八一康復中心、八一路……在汶川,一座座以“八一”命名的地標成為一道道風景線。沖鋒陷陣、奮不顧身的迷彩身影,已融入這些城市的記憶,成為人民心中挺立的豐碑。

      守望相助

      唐山大地震后出生的孩子,從小就無數次聽父母講過“一方有難、八方支援”的故事。

      地震發(fā)生后,10余萬解放軍官兵馳援災區(qū),283個醫(yī)療隊趕赴唐山,10萬余名重傷員被送往全國近百個城市救治,石家莊、邢臺等地建起多所福利院照顧地震遺孤,來自四面八方的捐款贈物支援災區(qū)……

      “面對災難我們無法作壁上觀。因為我們就是在全國人民的幫助下長大的一群孩子呀!”參與汶川特大地震救援的一位唐山地震親歷者說。

      從唐山到汶川,從玉樹到蘆山,一幕幕相似的場景,出現在一次次大災大難的考驗中。不分東西南北,不論省份民族,共克時艱的愛心涌動,凝聚成中華民族風雨同舟的強大合力。

      中國人民在展現萬眾一心、頑強拼搏精神力量的同時,也不斷從抵御各種自然災害的實踐中總結經驗。唐山大地震后,我國開始修訂《建筑抗震設計規(guī)范》;汶川地震后,我國設立防災減災日,修訂災后恢復重建條例、救災條例、防震減災法等法律法規(guī);進入新時代,國家地震烈度速報與預警項目實施,對地震震情分析研判的整體水平不斷提升。“我國的應急救援體系在風險防范化解機制、應急救援隊伍建設、應急管理裝備技術等方面不斷健全,應急管理的科學化、專業(yè)化、智能化、精細化水平不斷提高。”國家地震災害緊急救援隊搜救專家胡杰介紹。

      英國科學家波力奧在《理解災害》一書中寫道:“地球主要以地震和颶風等自然形式來表現它的力量?!比祟愡€遠未具有戰(zhàn)勝大自然的能力,但是,中國人民用患難與共、守望相助的精神,唱響生命的贊歌,創(chuàng)造重建的奇跡。再小的愛心乘以14億,就是愛的海洋;再大的災難除以14億,就是眾志成城。

      比鋼筋水泥更堅固的,是無堅不摧的精神力量。“山崩地裂的記憶里,有刻骨銘心的悲慟和感動,更有不屈不撓的抗爭與奮斗。”西南交通大學抗震救災精神研究中心教授胡子祥說,抗震救災精神在歷次地震考驗中,一次又一次發(fā)揮出凝心聚力、共渡難關的重要作用。

      唯勇氣不移,唯困難不畏,唯精神不衰。唐山抗震紀念碑的一段碑文,青史可鑒,燭照未來——

      “此間一磚一石一草一木都宣示著如斯真理:中國共產黨英明偉大,社會主義制度無比優(yōu)越,人民解放軍忠貞可靠,自主命運之人民不可折服?!?/span>

      汶川特大地震重災區(qū)都江堰市城區(qū)新貌。


       

      薪火相傳

      從震區(qū)少年到中國國際救援隊軍官——

      “把生命的希望帶給更多的人”

      ■強天林

      我的家鄉(xiāng)在四川省青川縣,2008年5月12日汶川特大地震發(fā)生后,由于一時聯(lián)系不上父母,我離開學校,獨自踏上回家的路。

      震后的道路崎嶇難行,余震襲來,我身旁的山體出現滑坡。一名穿著迷彩服的解放軍叔叔突然抱起我,帶我脫離險境,并用身體為我擋住了落石。

      “叔叔,疼嗎?”我問他。

      “小家伙,不疼!有我在,別害怕!”他一路拉著我,把我送到安置區(qū)。他那一句“有我在,別害怕”,驅散了我心頭所有的恐懼。

      地震后那段時間,這位叔叔和他的戰(zhàn)友們每天都到安置區(qū),為我們搭帳篷、建板房,還給我們講軍營的故事。正是從那時起,“當兵”的種子在我的心里萌芽。

      救援部隊離開災區(qū)時,這位叔叔對我說:“小家伙,你要好好讀書,才能走出大山!”

      這句話,改變了我的一生。我對他說:“叔叔,長大后我也會成為和你一樣的人!”

      2012年夏天,我收到了國防科技大學的錄取通知書,也成為一名軍人。畢業(yè)后,我分配到陸軍第82集團軍某工兵旅任職,我所在的營隊還有另外一個名字——中國國際救援隊,擔負著國家地震災害緊急救援任務。

      機緣巧合的是,在2008年汶川特大地震中,這支部隊先后轉戰(zhàn)都江堰、綿竹、汶川、北川等地,是災區(qū)的重要救援力量。那一刻,一種莫名的親切感油然而生。

      曾經的我,是汶川特大地震的一名幸存者,見證了生死救援的感人瞬間;如今的我,加入了曾參與汶川特大地震救援的隊伍,成為了一名地震救援隊隊員。在我看來,這仿佛是命運最好的安排。我的人生,與“抗震”緊緊連在了一起。

      10年后,幾經輾轉,我終于找到了當年救我的叔叔,并自豪地對他說:“長大后,我就成了你,現在,我也像你一樣,義無反顧地走上了搶險救災的戰(zhàn)場,把生命的希望帶給更多的人!”



      圖片來源:《解放軍畫報》資料室


      編輯:汪東偉

      統(tǒng)籌:吳亞鵬

      編審:干江沄

      日韩一级视频在线观看播放| 久久99这里只有精品国产| 国产A∨免费精品视频| 国产午夜精品1区2区3福利| 99re最新这里只有精品| 日韩精品无码中文字幕一区二区| 中文字幕九七精品乱码| 亚洲?V无码成人精品区日韩| 日韩中文字幕在线| 日韩AV无码不卡网站| 国模吧一区二区三区精品视频| 国产韩国精品一区二区三区久久| 99re5精品视频在线观看| 久热中文字幕在线精品首页| 91精品在线播放| 精品国产毛片一区二区无码| 日韩在线一区视频| 日韩中文字幕在线视频| 日韩高清在线二区| 国产手机精品视频| 国产真实伦偷精品| 国产精品videossex另类| 国产精品午夜无码体验区| 国产精品亚洲AV三区| 精品久久久久国产免费| 热RE99久久精品国产66热| 国内精品自线在拍2020不卡| 99视频全部免费精品全部四虎 | 三级精品在线观看| 国产精品视频九九九| 国产精品美女网站| 亚洲精品一级无码鲁丝片| caoporn国产精品免费| 亚洲国产精品激情在线观看| 一区二区三区精品视频| 色哟哟国产精品免费观看| 九九九精品视频免费| 午夜成人精品福利网站在线观看 | 少妇人妻无码精品视频app| 午夜精品免费在线观看| 亚洲国产精品久久久久婷婷老年|